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院内新闻 > 正文

【医改专题】用细节传递关爱 彰显健康服务为民生

发布人:超级管理员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7/9/19 浏览:

      9月9日零时,重庆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启动,让这个凉爽的秋日周末,多了一份热闹。

      贴心“小红牙” 志愿服务在身边

      9月9日,时针刚指向7时,口腔医院两院的门诊大厅,排队挂号的患者,比最忙的暑假期间还多。

      为更好地满足患者需要, 60余名医院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们身着志愿“红马甲”(或带着志愿者胸牌),早早就位,活跃在两院区的各个楼层。

      “如果您有医保卡,请跟我在自助机上挂号缴费,这里不用排队更为快捷。”一楼门诊大厅的志愿者,引导挂号患者来到自助机前进行操作。在志愿者的指导下,不到一分钟,患者已拿到挂号单准备前往诊室。这比传统的排队挂号至少节约10分钟的时间。

      开学第一周,家长带患儿就诊的特别多。八点刚过,儿童口腔科的候诊大厅,已满是等候就诊的孩子及其家长。面对闹嚷嚷的人群,科室分诊护士与志愿者一边分诊,一边耐心解释。

      “孩子多,闹是闹,但次序还是不错,挂号人员服务态度很好,不清楚的地方随时也给我们解释,流程也很清晰。”一位患儿家长刚带着孩子接受完治疗,显得有点不好意思,“我们还得来几次,是常客了,收费很合理,我们很满意。”

      颌面外科门诊,一位等待拔牙的患者一边翻着《医改政策解读》,一边说“这次医改很好,好多以前不能报销的费用现在都能报销了,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个大好事,早就该搞了。”

      下午五点过,一楼洁牙中心的志愿者仍坚守在岗位上。“很方便,服务、解释工作都做得很好,没有感觉到麻烦。”一位刚洁完牙的患者说,来之前还担心弄不明白,但其实自己想多了,“有什么不明白,去咨询医生,虽然问的病人很多,他们都很热情地解释,真的特别好。”说完,他还顺手指了指站在门口的志愿者。

      “不识字”的特殊患者 寻求帮助

      9月10日,重庆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启动第二天。早上8点刚过,医院门诊大厅,迎来一位特殊的患者。

      “我看不懂你们的文字。”这位来自新疆和田的患者力提普焦急地说,他在重庆生活工作8年有余,却不识汉字,“牙疼得实在不行了,说话感觉老是要掉,不得不来医院看看。”

      登记姓名、填写信息表,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力提普很快就拿着医院就诊卡,来了到牙体牙髓科就诊。接诊医生在仔细检查、询问病征和需求之后,建议力提普转诊修复科。

      修复科张晶婷医生为力提普做了详细的检查。“你原来的活动假牙已经不太适合现在的牙龈状况。”张医生一边检查,一边讲解病情,“这颗牙,脱落的时间太久,不能再放回你的牙窝,不然影响牙槽骨的愈合,对后期治疗不利。”张医生建议通过照CT片确定其口腔整体情况及颌面部骨量。

      经张医生和科室主任医师的耐心讲解、分析,力提普一直紧张的情绪终于得到了缓解,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从排队挂号、就诊、转诊、照片到确定治疗方案,前后不到1个半小时,力普提说:“口腔医院的服务真的很贴心,即使看不懂,也一点不影响看病”。

      因时间原因,最终选择回到家乡治疗的力提普,还不忘向志愿者咨询我院能否进行腭裂治疗,准备带着自己的小孙子来院治疗。

      便民服务 患者满意获提升

      根据医院行风办发放的患者不记名调查问卷统计,综合改革前我院最后一次满意度调查在今年7月开展,门诊、病房的患者综合满意度为98.785%。综合改革启动后的首日—9月9日再次进行患者不记名调查,门诊、病房的患者综合满意度已达100%。

 

加入收藏】【打印此文】【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