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院获奖医生护士与腾讯大渝网总裁李春燕女士及总编辑钟剑先生合影
日前,经过两周激烈的网友票选,由大渝网举办的第二届“医者仁心”奖评选活动结果最终揭晓。我院徐凌以14527票荣获本次“最具网络人气医者仁心奖”。同时,李颖、熊鹰和蒋敏也分别获得了医生组和护士组的“医者仁心奖”。
是真?是假!——记修复科(上清寺)主任徐凌
“来来来,看一下,你们觉得我哪颗是真牙,哪颗是假牙?”
那天修复科来了一个奇怪的女病人,一进门就让大家来分辨她的两颗门牙中哪一颗是真的,哪一颗是假的。
小黄是徐凌的学生,她对这位女病人小美(化名)的印象特别深。“她是徐老师的病人,当时徐老师亲自为她比了牙色,做了玻璃全瓷牙。做出来之后,颜色很相近,边缘密合程度很好,咬合也很好,(假牙)做得很逼真的!”小美两个月前因为牙外伤来到修复科来进行上前牙修复,通俗一点来讲,就是补了一颗门牙。
但是在假牙安好以后的两个月,小美又回到了修复科,而且一进门就让大家来分辨哪颗才是假牙。她说,徐凌上次给她安的假牙太逼真了,以至于她的朋友们都误认为左边的假牙是真牙,而右边那颗真牙才是假的。而她却并不想让人觉得她的牙齿里有假牙,所以希望能重新做一颗。
小黄回忆起那颗“完美”的假牙,至今还觉得很惋惜。“其实我们都觉得没有必要,那颗牙做得很完美的!但是徐老师脾气好,还是说帮她重做。”
耐心的徐凌按照小美的要求,专门把她带到技工室里请她亲自选牙色,又重新做了一颗左门牙。结果一周后回来戴牙时,小美还是觉得不满意。但徐凌仍然细心地重新为她比色,第三次为她制作假牙,直到小美最终满意。
话说徐凌这以“假”乱真的手艺可不是一天练就的。他是科室里的拼命三郎,一周上六天班,到得早,走得晚。同时他也是科室里的“潮”人。每次出现了新技术、新材料,他总是抢先去学习了解,并且带动科室一起“潮”起来。
徐凌总是把病人的要求放在第一位,诚恳耐心,在病人中口碑很好,是大家心中的好牙医。
惊险?平安!——记颌面外科(北部新院)副主任医师李颖
傍晚六点,在门诊忙碌了一整天的李颖刚拿起碗筷,“铃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
是今天值急诊一线的医生。“门诊来了位急诊病人,被一米多的钢筋从右侧下颚贯穿到上颚,受伤已经4个小时……”李颖一边仔细地记着病人的情况,一边已经放下了碗筷,快步赶回医院。
病人是一位45岁的建筑工人。由于施工时不慎从平台摔下,被一根一米多长的钢筋从下巴刺穿了面部右侧,冲断了两颗前牙自紧邻鼻子的位置穿出。露在脸前的钢筋短端就有10厘米左右,还有约90厘米长一段压在胸口。
李颖分析了病人的情况:受伤的部位有多条神经和血管经过,贸然拔出钢筋可能导致大出血,不可行;消防人员认为用电锯锯断或是大夹钳夹断钢筋都会加大患者的损伤,不可行;麻醉师也在汇报钢筋紧邻鼻部,正常的麻醉,不可行。
面对着这诸多的不可行,怎么办?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临床技能和冷静的分析头脑,李颖“看”到了一个可行的手术方案!先对病人实施局部麻醉,再切开气管,从颈部进行插管完成全身麻醉,无法正常麻醉的问题,解决。在钢筋插入位置的两边各切开一个5毫米的小口,巧妙地以螺旋式旋出的方式缓慢退出钢筋,成功!
手术历时两个多小时,完成得非常顺利。由于李颖的巧思妙手,避免了对病人伤口周围丰富的大血管的损伤,整个手术中出血量很少。所以,病人术后恢复得很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康复出院了。
这样惊险的事件,对于李颖而言却只是平常工作的一部分。她细致严谨、沉着冷静,多次救患者于危难之中,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为你?为我!——记正畸科(北部新院)护士长熊鹰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看似平凡,但它却像是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照亮人们的心,照亮了人们的行为与道德,也照亮了我的心。所以,我愿意去帮助我身边的需要我帮助的人。”熊鹰曾这样写道。
正畸科的工人阿姨说起这位亲切的护士长时,总是一脸的感激。她说,还记得那次孩子学习需要一台复读机,可是家里经济又不富裕,心里正愁着,一晚上没睡好,早上头有点昏。熊护士长还正在劝她要多注意休息,但是她就突然一下什么也不知道了。醒过来发现还是熊护士长在照顾她,亲切地问她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好一点了没有。后来熊护士长知道了她是为了孩子的复读机在烦恼,还特意在网上帮她选了一台既便宜又实用的复读机,帮她解决了一大难题。
患者小志(化名)的妈妈说起这位忙碌的护士长时,是竖起了大拇指的。今年端午节,刚满两岁的小志在床上玩耍时不小心摔到了地上,去嘴唇磕破了。送到口腔医院时,正好是熊护士长在值班。那天人很多,医生护士都特别忙碌。熊护士长及时地帮小志处理了伤口,并熟练地协助医生帮小志做了缝合手术。“听说熊护士是饭都没有顾得上吃的,我都还是觉得她们很辛苦!”小志的妈妈如是说。而熊鹰本人在回忆起那天的情景却是一脸的感激,她说“看到病人的家属那么理解我们,我就觉得什么都值得了”。
熊鹰曾说过,种下了真诚,就能收获感动。身为护士,就要能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为患者们排忧解难。
病人?亲人!——记VIP中心蒋敏护士
“你刚刚看见一位老人家出去了吗?”蒋敏拉着一楼的保安,焦急地问。她努力地跟保安形容着那位老人的特征,希望知道老人的去向。此时的蒋敏已经全然没有了刚刚在诊室里工作时的从容和耐心。
可是保安却说没有看见这么一位老人。
蒋敏很是着急,现在已经下班了,医院里空荡荡的,老人很容易迷路。老人家到底去了哪里呢?
看着蒋敏焦急的样子,保安好奇地问,那位老人是你的亲人吗?蒋敏摇头说,不,那只是今天过来看病的病人,他耳朵不好。我看天都黑了,路又滑,对面的十字路口车又很多,实在放心不下让他自己一个人走。想说让他等我把工作服换了就送他去车站的,但是我才把工作服换出来,他就不见了!
保安想了想,刚才确实没有老人走出大楼,便提议再次回刚才九楼的诊室看看。两人回到九楼,却发现九楼空无一人。
怎么办?那就一层一层地找吧!蒋敏想。
她和保安立马从楼梯跑到了八楼,找了一圈,还是无人回应。七楼、六楼、五楼……一楼、负一楼!终于,她们在负一楼地下停车场里找到了茫然不知所措的老人。蒋敏一直悬着的心才算落定了。
老人说,虽然说护士同志说让他等一会儿,要送他去车站,但是他不好意思给护士同志添麻烦,就趁着她去换工作服的时候就偷偷地先走了。进了电梯,就按了最底下的一个数字键,谁知却到了地下车库,转了好大几个圈都没有找到出口。
老人一直不好意思地在说着抱歉,蒋敏却一点也没有在意。
把老人安全地送上公交车之后,蒋敏还不忘给老人的家人打电话,告知老人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做完了这一切之后,她才匆忙地上了另一趟去往火车站的公交车。那里,有专程从老家来看她的老母亲,她已经在车站等了两个小时了……
他们是重医口腔人中普通的一份子,他们也是广大医护人员学习的榜样。大医精诚,大爱无疆。都说医者有颗父母心,他们以一双妙手加上满腔热血,谱写了感人至深的仁爱之歌。
党办 黄睿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