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畏惧症又称牙科焦虑症或牙科恐惧症,在儿童表现为高声哭闹、肢体乱动、焦虑不安、拒绝治疗;在成人则表现为面色苍白、肌肉紧张、心悸、躲避等。
牙科恐惧症主要是对疼痛的恐惧、对未知的恐惧、对机体受到伤害的恐惧等因素导致的焦虑症状。有牙科恐惧症的患者,在很大程度上不能配合医生的治疗甚至避医。科学研究资料显示,牙科恐惧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临床中90%的口腔疾病患者都对治疗心存恐惧。据美国一项调查,高度牙科畏惧的患者中51.2%的人经常拖延诊治,9.1%的人甚至每次约诊都不去。我国的调查也显示,中青年患者牙科畏惧症的发生率比老年患者高。
牙科恐惧症 - 产生原因
1、对治疗本身的恐惧。害怕牙钻的声音或者超声波洁牙机的声音;害怕打针(麻药);害怕拔牙时敲锤子、疼痛、酸痛、出血、开口时间长、累、口水多、恶心。
2、患者个人原因及心理恐惧。害怕被检查出问题;觉得自己牙齿不好或口臭;检查时感到难堪;担心花费多、没时间,嫌麻烦;就诊条件差,健康意识淡薄;
3、对牙医的担心或者不良的治疗经历。牙医的态度,消毒是否安全、医术是否精湛等等。
消除牙科恐惧症的对策,尽量帮助你远离“牙科恐惧症”:
1、尽量减少牙科治疗的痛苦。
现代牙科治疗技术的日益发达使我们能够将治疗痛苦减少到最低。高效的麻醉剂配上超细针头,让你几乎感觉不到注射麻药及牙科治疗时的疼痛,先进的牙科器械使治疗时间大大缩短。在牙科诊室,拔牙时医生将尽量避免使用令人恐惧的锤子;全自动的高温高压消毒锅可以完全彻底地杀灭各种病原微生物,有效地阻止交叉感染,病人可以放心就诊。
2、口服服镇静剂。
对于恐惧心理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口服镇静剂配合治疗。吸入式镇静剂(笑气)及静脉注射镇静剂,适用于极度焦虑的患者,使其在治疗时放松,消除恐惧和焦虑,安全有效。但是对有心肺等疾病的患者应慎用,而且一般治疗室条件有限,所以目前国内开展使用较少。
3、精神疗法,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可以派专门的人员和患者聊天,陪同治疗,缓解恐惧心理。让患者先参观朋友或家人接受的治疗,以增强自己治疗的信心。治疗时让亲人和朋友在场,如果你觉得这样对你有帮助,问一下你的牙医是否同意,毕竟痛苦是可以被分担的。患者可以在牙医的帮助下,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相应的对策,让大家都能轻轻松松地走进牙科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