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一位准妈妈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粘膜科就诊,医生在接诊时发现这位已经怀孕5个月的准妈妈的口腔卫生欠佳,牙龈组织呈鲜红色,自发性出血,牙龈已发生显著的增生,患者自述进食困难,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在询问准妈妈的全身情况时,医生了解到这位准妈妈同时患有地中海贫血——一种遗传性血液疾病。考虑到患者正处于孕期,同时全身情况欠佳,医生仅对患者做了初步的处理,给予局部用药,并建议患者注意口腔清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由于孕妇内分泌的改变,若不注意口腔卫生容易患妊娠期牙龈炎。 牙龈炎是指牙龈出现发炎,主要表现为牙龈发红、肿胀、易出血,有时还会出现疼痛。一般在怀孕三个月左右时孕妇因内分泌改变易发生牙龈炎症,分娩以后症状就可逐渐消退,所以称其为妊娠期牙龈炎,据报道大约30~75﹪的孕妇会受到牙龈炎的影响。患妊娠性牙龈炎时,牙龈易于出血,严重的还会增生成肿瘤状,形成妊娠性牙龈瘤,妨碍进食。另外,妊娠性呕吐引起牙面脱矿、偏食与进食次数和数量增加等,这些不良因素都容易导致妊娠期牙龈炎的发生。患有牙龈炎的孕妇,除了会影响自身的牙齿健康以外,还会出现流产、早产低体重儿等问题,所以一定要加以重视。
那么,如何避免妊娠性牙龈炎的发生呢?首先,掌握正确的口腔保健方法,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坚持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彻底清除菌斑,可使用含氟牙膏、牙线等。妊娠期恶心、呕吐的孕妇更应注意清除存留在口内的酸性物质,以抑制口腔细菌的生长繁殖。要使用软毛刷,刷牙时不要过分用力,以免损伤牙龈。其次,建议孕前做全面的口腔健康检查,清除口内的牙结石,消除隐患。最后,应多吃一些含有丰富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等,特别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必要时还可口服维生素C片。一般来讲,如出现妊娠性牙龈炎的话,在怀孕4-6个月的时候是可以洁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