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仁爱学院化工系化学工程与工艺教研室党支部(后简称为“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严格对标样板支部“七个有力”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创新思政育人方法,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主要做法
(一)“学研会”平台提高师生政治素养
党支部依托化工系党总支成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会”(简称学研会),组织全体党员、教师开展一系列专题学习教育活动。学习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以问题为导向,重点解决好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落实校系有关思政教育的各项部署,研究思政育人新方法、新举措,为基层党组织抓落实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学习中注重与本专业学生党支部对接,引导学生党员开展有实效的理论学习、交流研讨,形成师生齐学习、共研究,协同促进、共同提高的良好理论学习氛围。
(二)“双论文制”加强全过程育人
坚持党建引领人才培养,党支部探索实施“双论文制”,即:要求每位毕业生除了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还要再完成一篇在大学期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及参与思政教育活动等方面的“思政论文”。为确保“思政论文”指导质量,支部积极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文献资料,不断提升教师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及指导“思政论文”能力,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交流研讨,落实工作进度。全体教师认真指导学生总结好成长成才过程中的思想收获与不足,将指导“思政论文”过程作为“点对点”的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绿色环保意识、树立工程伦理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意识等,将“思政论文”指导与专业论文(设计)指导有机结合,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德才兼备优秀人才。
(三)“微案例”教学法推进课程思政全覆盖
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教师反复学习《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就如何结合专业特点落实课程思政要求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导每位教师凝练出若干条与专业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思政元素,并以“微案例”形式分享给学生,使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也接受了与专业学习相关的思政教育,力求达到课程思政的最佳效果。化工系党总支在党支部的大胆尝试中总结经验,最终在全系推广课程思政“微案例”教学法,现已做到专业课程全覆盖、任课教师全覆盖。
(四)“专业劳动教育”助力五育并举
工艺教研室党支部积极落实《化工系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试行)》,将专业教育、实验教学与专业性劳动教育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劳动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做到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尊重劳动。党支部教师作为专业性劳动教育的指导教师,将劳动教育为己任,率先垂范,为学生做出了表率。党支部为教师提供教育素材,制定劳动教育计划,使学生在专业性劳动教育和公益性劳动教育中得到锻炼与收获,形成了自觉践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风尚。
二、主要成效
工艺党支部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抓党建促发展,积极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绩。
思想引领取得突出成效
支部获批教育部、天津市首批“样板支部”并顺利通过验收,支部联合举办的“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主题党日活动,获评天津市教育系统“创最佳党日”优秀活动。
队伍建设取得突出成效
支部书记郝鹏鹏获学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支部组织委员陈莹获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支部党员石志强等8位教师获2022年度化工系课程思政优秀“微案例”创作奖。
助力事业发展取得突出成效
工艺专业获批天津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艺专业制药工程方向成功转为制药工程专业,支部宣传委员、工艺教研室主任王玥主讲的《化工原理》课程获批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支部设计的《专业课结合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及实施》方案获学校第三届优秀管理工作案例创新奖,2门课程分获学校第二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优秀奖。
三、经验启示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明晰职责落实。作为基层党支部的顶层设计就是细化落实环节,狠抓落实环节不放松。党支部得益于在顶层设计中着重抓好工作落实的计划、执行、反馈、改进等各个环节,力戒放空炮、走形式,认准的好思路、好方法就持之以恒、坚持到底。支部委员、全体党员职责清晰、各负其责、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确保了特色工作的落实,确保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质量。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筑牢基层战斗堡垒是关键。强化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意识,认真履职尽责,抓实“三会一课”的有效性,力戒形式主义,不走过场,不断提高全体党员的党性,增强战斗力,努力建设一支勇于担当作为、不惧付出牺牲的党员队伍。抓实教育、管理、评价三项措施,下好“一盘棋”,发挥好教育的主导功能,管理的引导功能,评价的督导功能。
样板支部建设期间,不断提高自身政治意识、政治站位,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和可推广、可复制的教育成果,发挥自身特色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积极发挥表率作用,以新发展理念武装头脑,用更多、更新、更优的育人成果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