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重庆,透着一丝“倒春寒”的凉意,但重医口腔医院急诊科外的临时采血现场却是暖意融融。上午9时,采血车前已是人头攒动,志愿者们迎着瑟瑟冷风,有序排队,积极配合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健康征询和献血登记,做好体检、筛查等采血准备,挽起袖子伸出胳膊,献出一份份拯救生命的热血。据统计,第一批共40名口腔青年顺利完成献血,献血量达8900毫升。
正畸科第一党支部书记郑雷蕾在采血区显得有些激动,她谈到,“防疫抗疫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一名共产党员,用自己的热血为医疗事业尽一份力,是非常应当的;作为女儿,去年年底,父亲因病躺在重症监护室里,我亲眼看到了很多医务人员为他进行抢救,输了很多血,这份情,我一定要还给公众,还给我们的社会。”
“每一次,当我收到血液中心‘您的血液经检验合格,正在伤病者血管中流动,千万垂危病患因此重获新生......’的短信时,是我感到最自豪的时刻。”这是17年间,累计献血4400毫升的财务部军转干部俞还发出的感慨,“每到一个城市,献一次血,是我心中不变的仪式。”
众多献血志愿者中,不乏第一次走上采血车的“新生力量”。院感办团员青年王燕逍翔采血期间针头移位,导致采血中断,在进行二次扎针后,才顺利献出200毫升全血。谈及略显波折的经历,他笑言:“第一次多少有点紧张,但听闻AB型血相对稀缺,还是努力克服内心的忐忑,为需要用血的人尽绵薄之力。”
成功献血者的脸上都洋溢着激动和自豪,而因身体原因未能如愿的志愿青年,却充满了失落与遗憾。拥有三次献血经历的医务部干事彭璞,同往常一样走上采血车接受筛查,但令她意外的是,身体出了点小状况——血红蛋白未达献血标准,导致“打卡”失败。她表示,作为支部委员,本应冲锋在前,而现在只能为大家加油打气,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只有努力调理身体,争取半年后成功“打卡”。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2020年这场战“疫”,口腔青年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一次次勇敢逆行。你可能不曾认识他们,但请不要忘记,他们也是守护“红色生命线”的英雄!